你的位置: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app > 新闻动态 >

用另一种方式看《圣经》——创世记篇(从人类起源到洪水灭世)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19 06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35
  • 创造天地

    在时间与空间尚未被标记的永恒里,唯有神的灵在渊面黑暗之上运行。

    起初,神以其全能的命令,从混沌中呼唤出秩序与生命。

    “要有光!”——这第一个神圣的宣告,瞬间撕裂了亘古的黑暗,光与暗被清晰地区分开来,有了“晚上”和“早晨”,这是第一日。

    第二日,神在众水之间造出空气(“穹苍”),将水分开,上有天空,下有海洋。

    第三日,神命令天下的水聚在一处,使旱地显露,称为“地”,聚水之处称为“海”。随即,地听从命令,生长出青草、结种子的菜蔬和结果子的树木,各从其类,大地披上生机勃勃的绿装。

    第四日,神在天空中安置光体:太阳管理白昼,月亮管理黑夜,星辰点缀夜空。它们不仅是时间的刻度,更是为大地带来光明与节律的恩赐。

    第五日,神转向水域和天空,命令水中滋生繁多有生命的活物,飞鸟翱翔在天空之中。大鱼、各种水生生物以及各类飞鸟,都按着神的旨意被造,神看着是好的,并赐福它们:“滋生繁多,充满海和天空。”

    第六日,神使地生出活物:牲畜、昆虫、野兽,各从其类。接着,神宣告了最核心的创造:“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,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…” 于是,神用地上的尘土塑造了男人(亚当),将生命的气息吹入他的鼻孔,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。

    神赋予人类独特的地位与使命:治理全地,管理海里的鱼、空中的鸟、地上的牲畜和全地,以及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。神看祂所造的一切都“甚好”。

    神赐福给人,说:“要生养众多,遍满地面,治理这地…”

    第七日,创造之工完毕,神安息了。祂赐福给第七日,定为圣日。这安息日不仅标志着创造的完成,更象征着神与人同在的完美关系的开始,一个神圣的循环得以确立。

    伊甸园:亚当、夏娃与蛇

   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亚当,将他安置在东方的伊甸园。

    这是一个丰饶美丽的园子,有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,悦人眼目,果子好作食物。园子当中更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。一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,并分成四道环绕大地。

    神让亚当修理看守园子,并赋予他一项独特的权柄:给各样的走兽、飞鸟和牲畜起名。这象征着人类代表神管理世界的权柄。

    然而,在这完美之中,神设立了一个关乎生命与死亡的界限:“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,你可以随意吃,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,你不可吃,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。”这是神与人之间信任与顺服的试金石。

    神看亚当独居不好,便使他沉睡,取下他的一条肋骨,造成一个女人(夏娃),领她到亚当面前。亚当一见便发出人类第一首爱的颂歌:“这是我骨中的骨,肉中的肉!”二人赤身露体,并不羞耻,享受着与神、与彼此之间毫无隔阂的亲密关系。

    但完美的图景被狡猾的破坏者撕裂。

    蛇——被描述为“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”——开始质疑神的良善和话语的真实性。

    它扭曲神的话,问夏娃:“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?”夏娃回答时弱化了神的命令(神说“必定死”,她说“免得你们死”),并错误地添加了“也不可摸”的限制。

    蛇直接挑战神的动机:“你们不一定死;因为神知道,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,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。”诱惑的核心是怀疑神的爱、质疑神的信实、渴望脱离神的权柄而自主。

    夏娃见那树上的果子悦目、可喜爱、且能使人有智慧,就摘下果子吃了,又给了亚当,他也吃了。

    瞬间,他们的眼睛“明亮了”,但带来的不是智慧,而是羞耻——他们发现自己赤身露体,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编作裙子遮体。

    更深的断裂发生了:当神在园中行走时,他们躲藏起来。神呼唤:“你在哪里?”这不仅是位置的询问,更是对破碎关系的悲悯呼唤。

    面对神的质问,人类开始了推诿:亚当责怪神赐给他的女人,甚至隐含地责怪神:“你所赐给我、与我同居的女人,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,我就吃了。”

    夏娃则推给蛇:“那蛇引诱我,我就吃了。”无人承担罪责。

    于是,神圣的审判临到:

    对蛇:被诅咒在一切牲畜和野兽之上,用肚子行走,终身吃土。

    对女人: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;恋慕丈夫,却被丈夫管辖。关系中的和谐被破坏。

    对男人:地因他的缘故受咒诅,他必终身劳苦,汗流满面才得糊口,直到归土(“你本是尘土,仍要归于尘土”)。死亡成为必然的结局。

    对人与自然:和谐被打破,荆棘蒺藜生出,劳作变得艰辛。

    最严峻的后果是:神将他们逐出伊甸园,防止他们再吃生命树上的果子而永远活在罪恶和死亡的状态中。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把守生命树的道路。死亡、劳苦、痛苦和与神的隔绝,成为人类堕落后的现实。

    该隐与亚伯——人类历史上第一桩谋杀

    人类在伊甸园外开始了生活。

    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。该隐是农夫,亚伯是牧羊人。

    一日,二人向神献祭:该隐献上地里的出产(“地里的果子”),亚伯则献上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。神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,却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。

    原因并非供物本身(谷物本身并非不蒙悦纳,后来律法中也有素祭),而在于献祭者的态度和信心。该隐因神的拒绝而“大大地发怒,变了脸色”。

    神警告该隐:“你若行得好,岂不蒙悦纳?你若行得不好,罪就伏在门前。它必恋慕你,你却要制伏它。”

    神指出问题在于该隐内心的“行得不好”(可能是态度不敬虔或隐藏的罪),并警告罪如猛兽般潜伏,渴望控制他,但他有责任去战胜它。

    然而,被嫉妒和愤怒吞噬的该隐,将弟弟亚伯骗到田间,残忍地杀害了他。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桩谋杀。

    神再次询问该隐:“你兄弟亚伯在哪里?”该隐冷酷地撒谎:“我不知道!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?”神直接揭穿:“你做了什么事呢?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。” 审判临到:

    对地:该隐种地,地不再给他效力,他必流离飘荡在地上。

    对该隐:他成为“流离飘荡的人”。该隐惊恐于刑罚太重,无人保护会被杀。神虽然审判,仍存怜悯,给该隐立一个记号,警告凡杀该隐的,必遭报七倍。

    该隐离开神的面,住在伊甸东边的挪得之地,并建造了一座城(以他儿子以诺命名)。

    他的后裔发展出畜牧(雅八)、音乐(犹八)、铜铁匠(土八该隐)等文明技艺,但也出现了凶暴的拉麦(他夸耀自己报复的残酷,比该隐的七倍还多)。

    与此同时,亚当和夏娃又生了塞特(“设立”),以替代亚伯。塞特的后裔开始“求告耶和华的名”。人类从此分裂为两条路线:悖逆神、发展世俗文明(该隐系)和寻求神、持守信仰(塞特系)。

    洪水的审判与拯救——挪亚方舟

    人类在地上迅速增多,罪恶也急剧膨胀。两个关键事件加剧了堕落:

    “神的儿子们”(可能指塞特敬虔谱系的后裔)看见“人的女子”(可能指该隐不敬虔谱系的后裔)美貌,就随意挑选,娶来为妻。这种跨越神所设立界限的结合,导致信仰的混杂与道德的崩溃。

    “人在地上罪恶很大,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。”地上充满了强暴。

    神观看世界,心中忧伤,“后悔造人在地上”。祂宣告:“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,并昆虫,以及空中的飞鸟,都从地上除灭,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。”

    然而,在普遍的败坏中,“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。”他被描述为“义人”、“完全人”(指道德上的纯全,非无罪)、“与神同行”。神决定通过挪亚保留余种。

    神指示挪亚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,用歌斐木,里外抹上松香。

    神与他立约(这是圣经中第一个明确的“约”),应许保存挪亚、他的妻子、三个儿子(闪、含、雅弗)和儿媳,以及各种活物(洁净畜类七公七母,不洁净的一公一母,飞鸟七公七母)进入方舟避灾。

    挪亚凭着信心,完全遵照神的吩咐行事。

    当挪亚六百岁,二月十七日,巨大的深渊泉源裂开,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,大雨倾盆而下四十昼夜。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岭(高出十五肘),凡地上有血肉、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,只留下方舟里的人和动物。

    洪水泛滥在地上长达一百五十天。

    之后,神使风吹地,水势渐落。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。挪亚先后放出乌鸦和鸽子探测水情。当鸽子第二次叼回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,他知道水退了;第三次放出,鸽子不再回来。挪亚撤去方舟的盖子,见地已干了。神命令他和家人及一切活物出方舟。

    挪亚出方舟的第一件事,就是为神筑了一座坛,拿各类洁净的牲畜和飞鸟献为燔祭。这馨香之气蒙神悦纳。

    神心里说:“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(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),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,灭各种的活物了。”神赐福挪亚一家,重申生养众多、遍满地面的命令,并将管理动物的权柄赐给人(包括可以吃动物,但不可吃带血的肉,因血象征生命)。

    神确立了生命的神圣性,设立死刑来惩罚谋杀者:“凡流人血的,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,因为神造人,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。”

    最重要的是,神主动与挪亚及其后裔,并一切活物立约:“我与你们立约,凡有血肉的,不再被洪水灭绝,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。”

    神以彩虹为立约的记号,每当云彩盖地出现彩虹时,神就纪念祂所立的永约。

    洪水是神对罪恶公义的审判,但方舟的拯救和彩虹之约,则彰显了神在审判中存留恩典、信守承诺的属性。

    新的分散——列国与巴别塔

    洪水之后,挪亚的三个儿子成为全地人类的先祖。

    然而,人类并未吸取洪水的教训。他们向东迁移到示拿地(巴比伦平原),决定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,“塔顶通天,为要传扬我们的名,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。”这行动暴露了人类深层的悖逆:

    骄傲与自我崇拜:“为要传扬我们的名”——目标是为了建立人类自己的荣耀和名声,取代对神的敬畏。

    抗拒神的命令:“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”——直接违背神要他们“遍满地面”的旨意,企图通过聚集和统一来获取虚假的安全感和力量,脱离神的掌管。

    僭越的野心:“塔顶通天”——象征性地试图挑战神的至高权柄,达到神的位置。

    神降临查看,看到“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,都是一样的言语,如今既作起这事来,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。”

    人类的合一若不以神为中心,其破坏力将是无穷的。

    神并未直接毁灭他们,而是采取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方式:“我们下去,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,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。”

    语言突然的变乱,使人们无法合作沟通,工程被迫停止。混乱中的人们四散到全地。那座城被称为“巴别”。

    巴别塔事件是人类第二次试图建立以自我为中心、脱离神的文明体系的重大失败。它解释了世界为何有多样化的语言和民族分布。

    它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真理:人类的团结若不以敬畏神为基础,最终只会导致混乱和分裂。神的主权再次以祂智慧的方式得以维护,祂对人类的计划——遍满地面——也以祂自己的方式得以推进。

    (本文完)